当前位置: 老包文秘网-写作范文> 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范文十五篇

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范文十五篇

时间:2022-09-27 心得体会 点击:

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的文章15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1】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高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式发展,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更加奋发有为地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广东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要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力量。大学教师则是高校的主体,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继承者、传播者、发展者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一个大学的水平和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大学教师要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授业解惑,发展创新,就必须要有很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勤的尽职敬业精神,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我以为要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教书育人,重任在肩。教书育人是一名大学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勤恳敬业,履职尽责,甘为人梯,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遵守教学纪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教书和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只有好好地教书,才能真正地育人。而教学本身存在着其自身的特性和要求,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现代大学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要时刻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将教师育人工作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师生和谐互动的好方式,并注重从制度上、程序上、机制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争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而这必须要求自己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是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并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些教学的技巧,从而真正地将教书育人化为自己的实践。同时,如果离开了育人的根本方向,教书也失去了真正意义。育人,首先要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不断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充分地了解新时代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地育人,争取培养更多有对学习有兴趣、有追求、有梦想的学生。再次,还要将育人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即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备较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学生,更是要培养社会未来的接班人。

  二、坚持思想育人,言传身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工作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其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经纬交织,想事、做事、做人融为一体,客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乐业敬业,以身作则,人格示范,言传身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因此必须弄清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辨别力与控制力弱;价值多元,成就动机强,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个性张扬,表现欲望强,担当意识不够强;情感丰富,心态开放,抗挫抗压能力弱;善于交际,享受生活,出现网络依赖性。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原动力,比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也就是原动力。有了这种力量,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品质。比如主动性,学习一定要靠自觉主动,成长成才要靠主动,其他还有如归纳能力,理解力以及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唯此,才可以使学生作为有教养的现代青年才俊在无法预料的未来能够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本质而言,大学就是更多地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选择!

  三、坚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大学教师应当自觉秉承“大学精神”,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文过程,大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人文精神”,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间应建立怎样合理、健全的关系这些根本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信仰,为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一个坚定基础。同时,不断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陶冶性情,铸炼品格,在发现个人爱好与兴趣中充实发展个性,提升精神境界,开掘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思维、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感受真善美的人、在有限性中建树伟大的人!

  四、坚持榜样育人,立德树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用广为传颂的榜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好事做了一火车,从来不留姓名”的雷锋、“铁人”王进喜、世界各地伟大的科学家及教育家……树立这样一个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榜样,使学生以榜样为参照物,去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去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重视用身边学生典型、平凡事教育和影响学生,如:优秀青年志愿者徐本禹、王凤竹等。另外,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善举,会使他们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合格与优秀的程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楷模。对教师的“为人师表”、“模范榜样”的界定,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贯穿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坚持科研育人,创新驱动。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机遇”的时代,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科学研究一般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科学研究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是基本职责,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协同创新,树立远大的人才观。但学术活动须恪守学术规范,严谨自律,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学术成果。切忌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树立良好的事业形象,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学术行为。

  总之,教书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榜样育人、科研育人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综合育人方式,对大学教育有良好效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更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需求,紧紧抓住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为推进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大学智慧”。

【篇2】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工作勤奋荒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默生曾经说过:凡事想要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在我们的世代传承中传承下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忘记初心,努力奋斗。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必须把初心刻在心上。贫穷不害羞,害羞是贫穷而无志,信念是我们行动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信念给弱者带来勇气,给弱者带来希望,给强者带来更大的力量。我们的初学者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这个初学者和使命,世代和世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实践,从未改变过。百年风雨同舟路,中国共产党人以一个又一个举世惊艳的成就向我们证明了把初心刻在心上的重要性。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无论现在摆在你面前的问题有多难,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迷茫,有多曲折,我们总是记住初学者,都有不断奋斗的动力。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榜样3》专题篇讲述了先进人物的故事,扎根五峰牛庄,带领大众摆脱贫困致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摆脱贫困攻略奖获得者罗官章的36名学生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上播放希望的教师支月英,以技能报国为终身祈祷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万君他们共同体现了对梦想的追求,不怕辛苦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如何实践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基层工作混乱复杂,作为守护第一线的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应对重大挑战,勇于献身,不怕辛苦,坚定有效地推进各事业的大步前进。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必须练习能力。积累金钱千万美元,比薄技术好学习的能力,谁也偷不到,怀着能力是艰苦奋斗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如果没有能力的话,在基础工作中到处碰壁,工作不顺利,无法和当地的大众取得联系的话,很可能会对基础产生抵抗心理,怀疑自己,产生放弃的想法,谈论艰苦的奋斗吧基础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基础公务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练习能力,掌握基础工作的目的和有效工作方式和方法,勤奋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各项工作,打下艰苦奋斗的基础,在实现初心的道路上更加稳定。

  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时,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奋斗,推进中国梦想起航,斩波,胜利走向辉煌的对面。

【篇3】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习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报告中对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加强调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材,而这对教师团队中的我来说更加有责任去对特别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得以上孩子能在乐于学习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技能。
  从十九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十九大明确肯定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还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从中不难察觉到,党正在逐步开放教育系统,这不正是要求我们教师也要富有创新精神,去感染、引导学生吗?因此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也要注意多鼓励孩子的合理想象,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力争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不只学几个生字、词语,理解一句或一段话的意思,还应力争让我和学生一起营造的课堂生动有活力,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创新火苗并予以评价,让孩子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新事物,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让我的学生度过一段美好的儿童时光,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总之,尽自己绵薄之力,让孩子们“学有所优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九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学习十九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九大”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自觉把十九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为刚步入三尺讲台的新教师,对“学有所教”自然更为关注。我会更加努力。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篇4】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2019年6月10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员聚集在会议室,在王应文支书和罗会昌副支书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活动分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集体探讨、谈心得体会、领导总结四个步骤。本次活动,其意义深远超过了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党内具有深刻意义的整风运动,是再学习、再改善、再提高的过程,是党员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伟大道路的再认识过程。

  参加主题教育活动,一、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是贯彻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二、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是党永远保持年轻的重要法宝。开展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主题教育,是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保持党的纯洁性,从严格的党,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保持党的战斗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中,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使命中,勇敢地前进,奋斗。三、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是党始终记住历史的重要力量。开展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引导众多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提高党性修养水平,进一步发挥先驱模范作用的众多人全面了解党的历史,爱党,支持党,保护党,进一步感谢党的感谢,听党的话,和党一起走。只有深刻记住历史,正确看待历史,我们党才能带领很多人完成新的任务,克服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

  作为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不仅要履行普通教师的传道、课堂和困惑,还要教育人员,在思想和人生品格上保持先进性,成为素质教育的领导者,学习人员,学习知识,学习劳动,学习生活,学习健康,学习审美,为培养学生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育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记住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受学生欢迎的新教师、合格的教师。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篇5】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要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号召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勉励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希望广大学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希望当代青年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战线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切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实际行动。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教育战线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五年来,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载体,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大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高校大学生党员占比7.1%,教职工党员占比56.6%,各级各类学校党建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广大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二是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毛入学率达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正向普及化迈进。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了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审议部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强化体育,努力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全国中小学生基本实现电子学籍管理,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从不到40%增加到80%,教育卫星传输网服务于近1亿农村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资源覆盖了6.4万个教学点,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设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300个职教集团,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连续举办10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覆盖600所高校数十万学生。启动“新工科”建设,推进“5+3”医学教育改革,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的正式成员,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四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完善资源配置、加大倾斜扶持、严格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237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认定,占全国县级单位的81%。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中西部100所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至2017年的4个百分点以内。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五年累计招生27.4万人,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80%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017年,随迁子女在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报名参加高考,比2013年增长了36.5倍。同时,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不断健全。

  五是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的动力活力。完善顶层设计,对于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确保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有序,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从点上攻坚、到重点突破、再到全面深化。2014年在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市两校”率先启动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在各地各校全面铺开,2016年重点推进若干体制机制改革事项,2017年进行总结盘点。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五年来教育改革的成绩进展,对下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此前三年启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在高中学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大幅取消不公平的高考加分,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实施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浙江、上海作为高考改革试点接受首考检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第二批试点启动。从实践看,这一改革带动和倒逼了办学、治学、教学等领域改革,需要继续总结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15项教育行政审批,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推进民办学校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高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是4%目标连续五年得到保持,教育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12年如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并连续五年保持增长。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达3.89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3万亿元。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的“四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中央和地方投入3500亿元,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单位的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新中国历史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营养干预计划,惠及3600多万学生,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从国家层面出台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30万名乡村教师提供生活补助,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坚持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各类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五年来资助困难学生4.25亿人次,累计资助7000亿元,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章立制、精细管理,促进教育经费科学合理使用,努力发挥最大效益。

  七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3400多万专门人才,职业学校输送300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上亿人次,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平均年限已达13.5年。高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高校科研经费达6531亿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超过130.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已接近全国总数的八成,在凝聚态物理、结构生物学、转化医学、气候变化、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农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高铁、光伏、数控、高压输电、核电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高校产出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占全国的80%以上,累计提交各类政策咨询报告4万多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中作用日益彰显,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推动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44个贫困县,在产业发展、咨政询策、健康扶贫等方面形成一批品牌项目,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艺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艺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贡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0%以上,语言文字信息化进程加快,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和基础建设更加贴近国家发展需求。

  八是教育督导体制不断健全,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督导是推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2012年,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标志着教育督导走上法治化的轨道。五年来,督导机构不断健全,国务院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大多数省份已经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督导机构网络,教育督导在推动各级政府履职尽责、督促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推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督导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先后出台了20多项督导评估规章制度,建立了报告发布、信息公开、问责约谈、满意度调查、复查监测等制度。督导工作队伍更加有力,国家层面组建由243名国家督学参加的督导委员会,全国基本建立了一支超过1.7万专职督学、10.3万兼职督学、7.3万评估专家和1.4万督导行政工作人员的督导评估队伍。督导机制更加有效,不断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推动督导手段方法的变革创新,“督”的职责和权威有效落实,“导”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彰显。

  九是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2016年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们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服务和引导,目前留学回国255万人,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占70%,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2480个,在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已建成中外合作大学9所。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教育合作始终是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内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青年等领域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学生连续两次获得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第一,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省市学生整体参加2015年测试,成绩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工作,教育自身的综合实力、对国家发展的支撑力、对创新的引领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持续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的结果。五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为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世情国情民情发生深刻变化,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就迫切需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以教育强国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战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

  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迫切需要教育战线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后,提出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的重大时代命题,即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天在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贯穿“两个一百年”奋斗期,时代新人不仅是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体人民、对所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守住根本,在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仅塑造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培养能够引领社会风气的时代先锋,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二是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教育战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对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这些都与教育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文化引领,产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形势逼人、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以教育强国的新成就支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持。

  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教育事业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工作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也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我们既要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现在,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重塑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生态,要把握机会,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因材施教、缩小差距、共享发展,为亿万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好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待。

  四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以更强的竞争力支撑综合国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竞争格局,各国纷纷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内容创新,厚植人力资源根基。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一“弯道超车”的宝贵机遇,就可能错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良机。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期待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看到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发展越是融入全球、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要求教育承担起更多全球使命。无论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提炼具有中国标识的治理理念、提供打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都需要教育战线主动作为。我们既要兼收并蓄、加强合作,努力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也要强化教育自信,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我国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对这些问题,必须客观认识,迎难而上,精准施策,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新篇章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教育战线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国情、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坚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终身学习,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以新思想引领教育发展新征程。方向决定道路。教育战线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扎实有效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对照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聚焦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狠劲,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开创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二是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将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民族振兴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加强对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的实施,促进不同板块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需要一流的基础教育、一流的职业教育,要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新时期实现“四个伟大”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生机活力。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教育改革要回头看、再出发,全面检验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地情况,全面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抓好接续推进,坚决打好改革攻坚战。完善全链条的改革推进机制,推进育人方式、考试招生、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的系统改革,有针对性解决学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用中国智慧、中国办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中国教育走出去步伐,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办好孔子学院,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努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坚持强教必先强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强才有教育强。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关系近1600万教师的大事,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地位正在深入落实。要在师德师风、资格准入、招聘制度、考核评价、职业发展、待遇保障、荣誉制度等方面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探索针对不同教师的岗位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宣传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做让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并永远铭记的好老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五是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营造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我们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珍惜每一分教育经费,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既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又要有重点、提效益,更多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基层、困难学生倾斜,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以加强督导抓落实,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切实将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增强忧患意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妥善处理敏感事项,主动回应群众期盼,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设教育强国,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高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式发展,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更加奋发有为地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广东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要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力量。大学教师则是高校的主体,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继承者、传播者、发展者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一个大学的水平和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大学教师要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授业解惑,发展创新,就必须要有很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勤的尽职敬业精神,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我以为要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教书育人,重任在肩。教书育人是一名大学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勤恳敬业,履职尽责,甘为人梯,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遵守教学纪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教书和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只有好好地教书,才能真正地育人。而教学本身存在着其自身的特性和要求,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现代大学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要时刻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将教师育人工作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师生和谐互动的好方式,并注重从制度上、程序上、机制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争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而这必须要求自己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是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并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些教学的技巧,从而真正地将教书育人化为自己的实践。同时,如果离开了育人的根本方向,教书也失去了真正意义。育人,首先要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不断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充分地了解新时代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地育人,争取培养更多有对学习有兴趣、有追求、有梦想的学生。再次,还要将育人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即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备较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学生,更是要培养社会未来的接班人。

  二、坚持思想育人,言传身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工作是一种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其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经纬交织,想事、做事、做人融为一体,客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乐业敬业,以身作则,人格示范,言传身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因此必须弄清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辨别力与控制力弱;价值多元,成就动机强,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个性张扬,表现欲望强,担当意识不够强;情感丰富,心态开放,抗挫抗压能力弱;善于交际,享受生活,出现网络依赖性。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原动力,比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也就是原动力。有了这种力量,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品质。比如主动性,学习一定要靠自觉主动,成长成才要靠主动,其他还有如归纳能力,理解力以及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唯此,才可以使学生作为有教养的现代青年才俊在无法预料的未来能够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本质而言,大学就是更多地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选择!

  三、坚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大学教师应当自觉秉承“大学精神”,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文过程,大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人文精神”,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间应建立怎样合理、健全的关系这些根本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信仰,为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一个坚定基础。同时,不断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陶冶性情,铸炼品格,在发现个人爱好与兴趣中充实发展个性,提升精神境界,开掘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思维、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感受真善美的人、在有限性中建树伟大的人!

  四、坚持榜样育人,立德树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用广为传颂的榜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好事做了一火车,从来不留姓名”的雷锋、“铁人”王进喜、世界各地伟大的科学家及教育家……树立这样一个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榜样,使学生以榜样为参照物,去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去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重视用身边学生典型、平凡事教育和影响学生,如:优秀青年志愿者徐本禹、王凤竹等。另外,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善举,会使他们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合格与优秀的程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楷模。对教师的“为人师表”、“模范榜样”的界定,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贯穿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坚持科研育人,创新驱动。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机遇”的时代,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科学研究一般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科学研究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是基本职责,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协同创新,树立远大的人才观。但学术活动须恪守学术规范,严谨自律,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学术成果。切忌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树立良好的事业形象,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学术行为。

  总之,教书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榜样育人、科研育人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综合育人方式,对大学教育有良好效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更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需求,紧紧抓住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为推进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大学智慧”。

【篇7】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通过2018年10月19日在雷州市人民大会堂学习“习总在十九大及两会期间在广东代表团讲话精神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观看一些警示片之后,自己愰然大悟廉洁自律的警钟由然而生。
  观看警世纪录片和听取陈春晓书记对哪些违法犯罪事例讲述,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哪些老虎苍蝇都有的共性。放松对自己要求,党纪国法抛之脑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与之无关,整体来说,都是人生观的已经扭曲,执政为民的从政理念已经淡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能力高低,都要谨记党纪党规,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做为自己努力目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导或各种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习总新时期的思想,用现代理论武装自己头脑上指导日常工作。
  二、不断学习新党章、党规、党纪,明确牢记我党新时期使命和任务,在以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
  三、紧贴实际,围绕中央最近提出的振兴民族战略,做好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和基层党建工作,为振兴乡村战略和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工作。
  四、立足本职,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履行自己职责,努力探索新时期精兵强武之道,努力为党委和政府分忧解难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五、接地气,深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聆听群众心声,时刻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人民的贴心。

【篇8】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

  宝山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统筹谋划好本区“十四五”规划,打好科技创新牌,加快推进南大、吴淞重大板块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迈好宝山区域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好形成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更大力量。

【篇9】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参加了临夏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4天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十九大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判断、新提法、新概念、新要求、新部署,令人耳目一新,无比振奋。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引领新航向、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通过集中辅导、集中研读、集中讨论,听取交流,原原本本、逐段逐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等会议文件,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政法综治工作发展,为开创新时代政法事业新局面作出贡献。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关键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在政法系统走在前、作表率。要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不断加深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领会,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推动具体工作上去,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表率,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表率。

【篇10】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擘画新蓝图、迈向新征程,作出重大政治论断,回答重大时代课题,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越加深刻感受到我们党不愧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让我们无比自豪、由衷赞叹、坚定跟随。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用新思想来引领新时代;顺应实践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新矛盾来把握新期待;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以新使命来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四个伟大”,按新要求作出我们应有的作为、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
  一、学好十九大精神,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其中学懂是前提,关键是要多思多想。为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勤思考、想清楚新理念、新论断的理论依据、实践逻辑、发展脉络是什么,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方法,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联系地、系统地、全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整体把握、辩证思考、系统认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务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学习继承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精神,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扭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经常重温入党誓词,对照党章检视自己,做学习贯彻党章的表率。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
  三、要有强烈历史责任担当,努力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干出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就是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开创新局。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担起担子,扑下身子抓落实,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精神抓工作带队伍,把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一项项贯彻落实好,化为具体举措,化为具体行动,使之一件件落地生根收到实效。要以本领恐慌的饥渴感提升素质和能力。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学好本领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

【篇11】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党的十九大召开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内心充满激动和自豪。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做好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各项准备工作,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奋力拼搏。昨天上午,全体党员教师集中一起收看十九大现场直播,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意义深远。身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组织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句心里话”主题教育活动。在9月28日的少先队活动课上,学校三~五年级各中队开展了以“领巾喜迎十九大,说说我的心里话”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队员们了解了党的十九大的意义与我们国家和生活的关系,并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很多队员都畅谈了自己的暑期的遇见,大家还积极交流和分享了喜迎十九大的“十大感受”,对新学期也进行了美好的展望。此外,学生部动员全校师生、家长开展“喜迎十九大,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将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方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奋力拼搏,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篇12】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要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号召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勉励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希望广大学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希望当代青年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战线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切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实际行动。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教育战线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五年来,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载体,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大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高校大学生党员占比7.1%,教职工党员占比56.6%,各级各类学校党建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广大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二是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毛入学率达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正向普及化迈进。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了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审议部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强化体育,努力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全国中小学生基本实现电子学籍管理,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从不到40%增加到80%,教育卫星传输网服务于近1亿农村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资源覆盖了6.4万个教学点,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设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300个职教集团,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连续举办10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覆盖600所高校数十万学生。启动“新工科”建设,推进“5+3”医学教育改革,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的正式成员,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四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完善资源配置、加大倾斜扶持、严格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237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认定,占全国县级单位的81%。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中西部100所高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至2017年的4个百分点以内。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五年累计招生27.4万人,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80%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017年,随迁子女在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报名参加高考,比2013年增长了36.5倍。同时,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不断健全。

  五是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的动力活力。完善顶层设计,对于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确保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有序,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从点上攻坚、到重点突破、再到全面深化。2014年在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市两校”率先启动教育综合改革,2015年在各地各校全面铺开,2016年重点推进若干体制机制改革事项,2017年进行总结盘点。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五年来教育改革的成绩进展,对下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此前三年启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在高中学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大幅取消不公平的高考加分,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实施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浙江、上海作为高考改革试点接受首考检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第二批试点启动。从实践看,这一改革带动和倒逼了办学、治学、教学等领域改革,需要继续总结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15项教育行政审批,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推进民办学校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高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是4%目标连续五年得到保持,教育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12年如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并连续五年保持增长。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达3.89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3万亿元。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的“四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中央和地方投入3500亿元,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单位的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新中国历史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营养干预计划,惠及3600多万学生,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从国家层面出台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30万名乡村教师提供生活补助,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坚持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各类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五年来资助困难学生4.25亿人次,累计资助7000亿元,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章立制、精细管理,促进教育经费科学合理使用,努力发挥最大效益。

  七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3400多万专门人才,职业学校输送300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上亿人次,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平均年限已达13.5年。高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高校科研经费达6531亿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超过130.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已接近全国总数的八成,在凝聚态物理、结构生物学、转化医学、气候变化、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农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高铁、光伏、数控、高压输电、核电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高校产出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占全国的80%以上,累计提交各类政策咨询报告4万多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中作用日益彰显,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推动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44个贫困县,在产业发展、咨政询策、健康扶贫等方面形成一批品牌项目,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艺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艺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贡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0%以上,语言文字信息化进程加快,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和基础建设更加贴近国家发展需求。

  八是教育督导体制不断健全,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督导是推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2012年,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标志着教育督导走上法治化的轨道。五年来,督导机构不断健全,国务院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大多数省份已经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督导机构网络,教育督导在推动各级政府履职尽责、督促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推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督导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先后出台了20多项督导评估规章制度,建立了报告发布、信息公开、问责约谈、满意度调查、复查监测等制度。督导工作队伍更加有力,国家层面组建由243名国家督学参加的督导委员会,全国基本建立了一支超过1.7万专职督学、10.3万兼职督学、7.3万评估专家和1.4万督导行政工作人员的督导评估队伍。督导机制更加有效,不断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推动督导手段方法的变革创新,“督”的职责和权威有效落实,“导”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彰显。

  九是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2016年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们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服务和引导,目前留学回国255万人,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占70%,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2480个,在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已建成中外合作大学9所。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教育合作始终是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内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青年等领域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学生连续两次获得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第一,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省市学生整体参加2015年测试,成绩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工作,教育自身的综合实力、对国家发展的支撑力、对创新的引领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持续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的结果。五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为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世情国情民情发生深刻变化,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就迫切需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以教育强国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战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

  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迫切需要教育战线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后,提出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的重大时代命题,即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天在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贯穿“两个一百年”奋斗期,时代新人不仅是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体人民、对所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守住根本,在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仅塑造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培养能够引领社会风气的时代先锋,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二是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教育战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对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这些都与教育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文化引领,产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形势逼人、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以教育强国的新成就支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持。

  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教育事业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工作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也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我们既要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现在,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重塑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生态,要把握机会,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因材施教、缩小差距、共享发展,为亿万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好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待。

  四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以更强的竞争力支撑综合国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竞争格局,各国纷纷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内容创新,厚植人力资源根基。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一“弯道超车”的宝贵机遇,就可能错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良机。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期待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看到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发展越是融入全球、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要求教育承担起更多全球使命。无论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提炼具有中国标识的治理理念、提供打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都需要教育战线主动作为。我们既要兼收并蓄、加强合作,努力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也要强化教育自信,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我国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对这些问题,必须客观认识,迎难而上,精准施策,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新篇章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教育战线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国情、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坚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终身学习,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以新思想引领教育发展新征程。方向决定道路。教育战线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扎实有效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对照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聚焦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狠劲,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开创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二是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将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民族振兴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加强对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的实施,促进不同板块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需要一流的基础教育、一流的职业教育,要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战,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新时期实现“四个伟大”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生机活力。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教育改革要回头看、再出发,全面检验已有改革措施的落地情况,全面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破除利益固化的格局,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抓好接续推进,坚决打好改革攻坚战。完善全链条的改革推进机制,推进育人方式、考试招生、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的系统改革,有针对性解决学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用中国智慧、中国办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中国教育走出去步伐,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办好孔子学院,深化和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努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坚持强教必先强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强才有教育强。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关系近1600万教师的大事,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地位正在深入落实。要在师德师风、资格准入、招聘制度、考核评价、职业发展、待遇保障、荣誉制度等方面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探索针对不同教师的岗位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宣传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做让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并永远铭记的好老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五是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营造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我们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珍惜每一分教育经费,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既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又要有重点、提效益,更多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基层、困难学生倾斜,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以加强督导抓落实,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切实将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增强忧患意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妥善处理敏感事项,主动回应群众期盼,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设教育强国,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13】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实践。作为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正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培育师德,历练师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给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奋力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深入学习,树立新时代高校发展新目标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大力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最大的政治任务。要学深悟透十九大报告思想精髓,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10月25日,学校党委书记杨晓慧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座谈会上说。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东北师大组织开展了“喜迎十九大”系列宣传活动,发布关于《组织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盛况的通知》。10月18日,师生们在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食堂等场所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会的实况直播。“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杨晓慧说。

  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目前东北师大全部工作的重心。学校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安排意见》,通过组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等,将十九大精神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推进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我们通过书籍、手机、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全校党员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到青年学生的全覆盖。”东北师大党委宣传部部长严蔚刚说。

  立德树人,构筑“五位一体”大思政育人格局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梦想,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229教室里,50余名学生正在开展“征途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征途杯”活动以鲜活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深受学生们喜欢。

  近年来,东北师大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思路,构筑了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日常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征途杯”活动就是大思政工作的一个鲜活案例。

  何谓学科思政?据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介绍,学校搭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涵盖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不断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领航地位,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由校党委书记任院长,并专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打造一个“大学科”育人的“同心圆”。

  在思政课程方面,东北师大通过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共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体系,通过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主渠道作用。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吕春宇告诉记者,学校积极发挥文化思政功能,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文化,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浸润学校师生,营造育人软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面对网络信息多元化、复杂化的现实,东北师大将思政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深入融合,开创门户网站“遇见东师”栏目,用“大图片+千字文”形式讲好每一个有关学校的故事,并打造出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育人官方微信。

  东北师大聚焦学生价值导向、发展取向和需求指向,做好日常思政工作。他们根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在校期间分成若干阶段,因“势”、因“群”、因“业”、因“材”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守正创新,加强教师教育培养

  2017年10月27日上午,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的礼堂里不时传来阵阵掌声,礼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正在播放的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十周年回顾短片上。随着短片中镜头的转换,十年来实验区建设的点滴,重现在所有亲历者的脑海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令所有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2007年,东北师大在继承基础教育服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该模式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为实践承载,有效地破解了师范生实习难、教学实践能力塑造难、偏远地区教师培训难的问题。近十年来,学校共有1.1万余名师范生赴各实验区参与教育实习。目前,学校已经在全国9个省市的172所学校建立了37个实验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看来,这一矛盾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东北师大将继续服务基层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要,继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14】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通过近期的学习和集中培训,我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不惧各种风霜考验,在新时代干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基层支部书记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更应当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率先垂范,积极作为,争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更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从党的指挥,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不改变崇高目标,不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一是要坚定维护核心,做政治坚定的合格者。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经过历史证明、实践检验的,更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把对党忠诚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严格依章程办事、按原则做事、用规矩管事,不辜负党的重托,不辜负群众的期盼,扎扎实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要带头搞好学习,做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者。十九大报告已经绘就了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发展的宏伟蓝图,明晰了各行各业、各领域、各条战线的未来任务和发展目标。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当务之急就是要原汁原味、逐字逐句的带头学习和宣传十九大精神,发挥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的优势,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自觉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积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做十九大精神践行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新党章明确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支部内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能忘记基层党支部的责任,不能忘记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地推动改革与发展的贯彻执行,将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最后落实到一线工作中。
  新时代的到来,新征程的开启,意味着xxxx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挑战。我们是xxxx的先行者,赶上了xxxxx大发展的时代,这是我们的自豪和荣幸,可以真正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让历史去铭记。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进步,实干与坚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把自己融入xxx发展的大环境,排除各种干扰,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以建设行业一流企业为目标,勤恳工作,不懈奋斗,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天津特色。这是给我们定的工作标准,我们要保有一份责任与踏实,用企业精神鞭策自己,做精做细每一件工作,排查好每一项隐患。
  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了,而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悟、贯彻还将继续推进。党的事业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争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党的事业中去,投身于完成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投身于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建设中去,在历史进程中,写下自己的绚丽一笔。

【篇15】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

  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习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强大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为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九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九大的精神实质。在本职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自身的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把十九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这几年,我深深明白: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假如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之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早晚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要建立起毕生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惟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热门标签:
《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范文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范文十五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